新诗是一场失败吗?——中国新诗的基本经验
2023-08-10 17:40:11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    新诗是一场失败吗?——中国新诗的基本经验

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在第十七届柔刚诗歌奖颁奖会暨首届南京凤凰台诗歌节上的发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成恩

  “新诗是一场失败吗?”――这是一个痛苦的质疑。在“失败”充斥于全球经济危机这一时代的痛苦深渊的时刻,包括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毁灭性的自然灾害,对人类的打击是致命的。我想对于敏感的诗人们来说,“失败感”更是显而易见。

  当然,诗歌与经济危机没有关系,因为诗歌从它发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独立于人类的精神世界,何况我们国家的诗人自古就有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传统风骨,经济危机除了对那些“中产阶级诗人”与“贵族阶级诗人”造成直接的损害之外,对本就是“无产阶级诗人”我想影响力小之又小。

  90年来,“失败感”或“挫败感”却从没在中国新诗中消失过,除了我们的诗歌建设确实不成功、不尽人意外,可能还有我们天生的“反省意识”、“谦逊本性”等等原由,是不是还有我们根本就不自信的原因呢?我对此表示怀疑。

  先谈谈鲁迅吧,虽然他的新诗数量极少,只有区区6首,但他是极力主张新诗革命,他感叹中国新诗“还在交倒楣运”。他还断言:“一切好诗,到唐已被做完。”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的观点还是如此鲜活有力。但他另一说法:“唯提笔不能成文者,便作了诗人。”却又有些不严肃了。

  中国新诗“还在交倒楣运”的说法现在还不过时。“五四”以来中国新诗一直在走“大众化”的道路,1958年的全民“新民歌运动”,“领导出思想,群众出生活,作家出技巧”,“全民办文艺,人人是诗人”,从而出现了“诗传单在全国飞舞”的盛况。以至到近年,互联网做为一种新技术革命,引发“黎花诗”、“口水诗”的盛行,还出现了写诗软件之类恶搞的东西。鲁迅所言中国新诗“还在交倒楣运”,极为真实。

  至于中国新诗的基本经验,我想必须从古诗谈起,鲁迅断言:“一切好诗,到唐已被做完。”此话虽然偏激,但古诗的“基本经验”我们却早已是视而不见,也就是说中国新诗没有基本的传统经验可言,新诗生存的“合法性”一直受到质疑,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困境一直处在我们的新诗写作进程中,90年来,我们的努力收效甚微。

  什么“民间”与“知识分子”论争,什么“普通话”与“口语”的写作之分,我看统统是过眼烟云,在中国新诗的历史长河中,我们只是扮演了一个过客。中国新诗真正的“大师”在哪里?中国新诗到我们中间找寻的“骑手”在哪里?我不知道,或许永不会出现。

 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,“词语写作”(第三代诗人)、“叙事”(知识分子诗人)等经验,现在看来也显得微不足道了,甚至不是什么经验。我想,在“经验”面前,中国新诗是苍白的,我们在新诗写作内部获得过小小的成功,但要上升到“经验”,我看还为时过早。

  我不是一个悲观的写作者,也不主张回到古代,我对自己的写作,包括许多前辈与同辈的写作充满了期待,至于中国新诗的基本经验,我还是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